加入好友

分享系列:賀!ZIW學友日留日本語314分!(29歲)

以下部分為本次分享內文
 收到既非日文專業,也尚無留日或遊學日本經驗,且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,不打算參加今年的日留考試的ZIW學友(公司尚不知道,敝中心以匿名處理)來函告知日留日本語科成績314分。不過也確實真的還沒準備好,日留總合科目提筆就上陣的結果,僅134分,可能會影響到總成績。不過試驗性的報考看看,就證明日語能力足以拿下獎學金留日。 總合科目,是有讀,就有分的,看來獎學金這一張自費的話,約300萬元台幣的門票,ZIW學友勝券在握,就看ZIW學友何時準備出發了。謹此祝賀日留日本語科314之高分。
老師,您好
 
今天收到2008年的日留成績單了,
聽解79
聽讀解 78
閱讀 157
總分314(緊張的考試之下,既非日文專攻,又未曾留日或遊日,日留成績仍幾乎都達80%的成績,實力非常平均,非常厲害。讚!今年年底之日檢,即可印證!)

小論文4分 還是沒進步(有參加小論文,不應四分,應該至少五分,再請告知原因。)

綜合科目 136 --->幾乎沒準備確實是試試看的成績,明年達88-90%,以ZIW學友之日語實力,應該就通過了。)
 
 原先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不打算參加今年的考試
但在朋友的鼓勵之下,還是去考看看,
雖說聽力的部分還是表現不好(其實不相上下:平均都是(79+78=157)=78.5%=157)
但是,閱讀部分的成績 真是讓我作夢也會笑了
看來這將近一年來,每天唸一篇的朝日新聞"天聲人語"社論 的成果
在這次的成績上充分顯現。(朝日的社論,確實水準足夠!)
 
 不過,最重要的是,當初選擇吳氏日文,重新建構我的日文文法。
沒有正確的文法概念的時候,閱讀真是痛苦的折磨啊。
(上過吳氏日文之後,再回去看自己以前唸文章時作的筆記的感想)(原理與文法,確實非常重要。確實學會文法,就無須死背死記,就自然能精準看懂!讚!)
 
 去年的檢定終於通過了一級,身邊一起學日文的朋友問我,要怎麼準備一級。
我總是說,先有基礎的文法概念,然後大量的閱讀啊~唸多了,就抓住語感了。
聽力就是,多聽啊,聽多就懂了,
文法就多作考古題啊,會考的句型就那些而已。
朋友都覺得,這樣好像有給建議跟沒給一樣。
其實,道理很簡單。但是要實踐很難,所以可以堅持的人,就成功了。(確實,再好的方法,還是需要確實的執行。敝中心最怕就是招收到只是風聞口碑,卻無確實執行之決心之學友。另外,應該就是要有緣,還要有份,才會真正接觸到這一套課程。不少準學友,也知道口碑與實績,甚至寄下長篇的學成目標與決心確認函,還是未能真正開始學習。等到要學習,已經是錯過時機了。目前最高紀錄,為知道與行動之期間為11年。最初是34歲,到了45歲面臨最後一年的升遷機會時開始學起,雖然最後也學成,但錯過考核了。)
 我覺得。最初,學語言是為了學"語言"而學,到一個階段之後,就成為用來吸收資訊的工具了。
一開始,讀的很慢,每個句子都要分析啦~看了後面忘了前面說什麼,也常要查字典,真的會滿挫折的。但是,很神奇,跨過一個瓶頸後,速度馬上倍增,好像被打通任都二脈一樣。(是的,請依照建議步驟,按部就班,即可快速學成!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步驟,否則成效很慢。)
 另外,每天至少聽10分鐘NHK新聞的我,對於國際上發生的事情,不用眼巴巴等著別人給我,
瞬間感覺世界變的好寬廣,即使現在或未來的工作沒有運用日文的機會,
我覺得,具有自己吸收資訊的能力,學費花得也值得了。
(上班時,耳朵閒著,就放聽力CD,或著連上網站聽日文新聞,讓耳朵有事作,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真的要想很多辦法搶時間,所幸現在科技很方便,但要懂得好好利用就是了)(日本的新聞報導,確具國際觀。)
 
 再回到獎學金考試,看到平均成績大約落在200左右,讓我覺得很奇怪,
會去參加獎學金考試的,應該不少是日文背景的,或是已經在日本唸過語言學校,再來拿獎學金的。
還是,也有不少跟我一樣"考看看"的。
可是"考看看"之後,接下來的事就接踵而來了吧。314 應該可以參加複試吧。(日文可以,但總合可能不行!不過ZIW學友本來就沒有要報考。其實吳氏日文學友真的要有自信,雖然學習總時數遠不如專業人士,但確實的文法等之基礎,足以締造各種奇蹟般的成績,千萬不要小看,否則就會如此,日語很高分,但該高分的總合科目卻很低分。應該沒有其他考生是如此的得分分布的,日語314,總合136。隨便看一兩本相關參考書,就可以達180分(90%)!)
 真開心今天能有這樣的成績,更感謝吳老師研發這一套如此有效的教材。
讓我能用日文開闊自己的國際觀,謝謝您。
Z○○ 敬上
 
謝謝肯定,謝謝善用!再好的方法,還是需要確實的執行!謝謝善用!非常恭喜日語如此高分,且是敝中心所最推薦的方式「鉛筆一拿,就上陣;然後就是高分!」以ZIW學友之實力,一級360-370分都是射程之內。加油!越年輕,越容易高分。

吳氏日文

敬賀
 
2008-07-29
以上部分為本次分享內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