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上看起來都是很合理的想法,但外語的學習,其實並非如此,也無需如此大費功夫,無須逐一針對與加強。
語言其實有完整的系統,只要確實理解系統結構,依照系統構築的順序,很快就可學成。 未依照系統,逐一針對,其實反而功倍事半,反而難以學成。
口說、會話能的前提:
且會話能力不佳的原因,其實並不在於會話能力,而是所需要之前提能力,亦即精準讀解、快速讀解還有快速聽解的能力,根本還沒培養起來,就如同,還不會爬,就要想能夠衝刺百米競賽。
精準讀解能力的前提:
事實上「說、聽、寫」的前提能力是「正確讀解的能力」!而「正確讀解的能力」的前提是「精準解析文法的能力」。
字彙不足?
談到讀解,也常見認為自己的讀解能力不好,是因為認識的單字太少,因此就急於記憶單字。
但其實這些都是問題的「現象」,並非問題的「本質」。問題的本質、真正的原因在於「從來就未能正確讀解」,從來讀解精準度最高時也僅達約90%~95%左右的精準度,而非99.9%或100%的精準之故。
90%~95%乍聽是很高的理解能力,問題是10%~5%的無法正確理解,在實務上是行不通的。公司交代10項事務,每次誤解一項,是很驚人的比率。
利用聽解訓練增加字彙數量
這是相當有效的訓練方式,因為人類的耳朵每小時可輕易聽懂3.6萬字以上的字數。但人類說話的速度達到一小時2.4萬字就很累了,且實際上也難以連續以2.4萬字的速度持續在說話。但只是使用耳朵聽,則是可以的。
吳氏日文學友之所以能夠在3~6個月內,從0級,藉由確鑿實力,直接合格N1、N2的原因,正是因為文法解析能力精準,因此能正確讀解;能夠正確讀解之故,經過上述1小時3.6萬字以上的聽力訓練,約250小時,約900萬字的訓練後,自然能正確聽懂。能夠正確聽懂,則只要正確造句,正確讀音,自然就能正確口說、會話。
你可以自己檢測看看
例如:
如果聽課超過60小時,仍無法精準翻譯下列150字數的日文,務必提醒自己:「並非字彙不夠的問題,而是文法解析能力不足之故。」
又,如果連靜靜地躺在紙本上面的150個文字,都無法正確理解,轉成朗讀的話,不到30秒就隨著聲音消逝無蹤的內容,又要如何能聽懂?如何針對內容,造句口說?或會話?或寫作呢?
關於寫作:
尤其漢字圈的日語學習者,基本上不會有字彙不足,而無法寫出好日文的情形,因為我們會的漢字,實在遠超過日本人學習者。例如:剛剛榮獲芥川獎之旅日李琴峰作家,寫作特色之一是使用較多的漢字,也使用中國古典的七言絕句等。而李琴峰作家受訪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建議的其中之一是:大量閱讀。李作家本身則從中學就開始嘗試小說創作。
當然,國學底子絕對是外語寫作的前提,自己母語的文章都寫不好的話,難以期待外語的文章能寫得多好。
母語與外語都能寫得很好,非常不容易。通常兩者之間,必有些許落差,難以兩者都剛好同等能力。
聽解、讀解、口說、會話、寫作相關真正的原因,仍然在於各相關的前提裡面。
例如:下列內容,包含標點符號,僅有150字。
1.閱讀方向,到底是
由左往右閱讀?→
由右往左閱讀?←
由左上往右下閱讀?↘
由右上往左下閱讀?↙
2.日文課程,聽課多少小後,能正確翻譯出來?
吳氏日文學友聽課24小時起,就能開始根據文法規則,系統地解析、翻譯。
學習日文,超過48小時~72小時,如果仍無法正確翻譯出來或甚至不知該如何著手解析、翻譯,務必釐清原因,因為解析日文所需技術,都不應超過這麼多的時數,除非並非再學習日文,而只是在「背誦、強記」日文。
下列包含標點符號僅204字,學習日文僅60小時,該如何正確解讀?
提醒:學習日文僅60小時者,應該是只能靠解讀,因為應該從來沒有背過有這麼多個「の」,連接在一起的日文。